據(jù)自成學歷信息網(wǎng)小編的了解,《幼兒大班連加法教學教案》,原來具體內容是這樣的。
做為一名優(yōu)秀的教師,有必要做好教案準備,借助于教案提高教學質量,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。好的教學計劃到底是什么樣子?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連加教案設計相關內容,供大家參考借鑒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,歡迎閱讀與收藏。
幼兒園連加教案設計 篇1
教學目標:
1、知道連加、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。
2、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、連減式題。
3、初步感知連加、連減式題與日常生活的聯(lián)系,學會表達和交流,培養(yǎng)學生觀察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教學重點:通過聯(lián)系實際情境,體會連加連減的意義和理解運算順序。
教學難點:
1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數(shù)學問題,同時學會傾聽、交往與合作。
2、理解連減的含義。
教學過程:
一、 情境引入
1、課件演示情境圖(聰明屋)
師:今天,我們要去數(shù)學聰明屋里去玩玩。在聰明屋里有很多聰明題,看看我們班上誰最聰明???,四位小動物先出來歡迎我們了。看看他們給我們帶來了什么題目。(課件)
長頸鹿 小狗 小烏龜 小貓
2+3 4+0 9-3 8-1
5+4 4+3 6-2 9-0
師:你想和誰交朋友,就算算它帶給你的題目吧!(請四位學生口答)
2、小結
師:今天我們用學到的數(shù)學知識為小動物解答了難題,你們可真了不起,希望你們在聰明屋里學到更多的數(shù)學知識。
二、 探究新知
(一)探究連加
1、說圖意。課件演示小雞圖(動態(tài))。請學生仔細觀察。
(1)師: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,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?
(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,先跑來了兩只,又跑來了一只。)
(2)師:根據(jù)你看到的,你可以提什么數(shù)學問題?(一共有多少只小雞?)
學生復述圖意,指名說,同桌說,齊說。
2、嘗試列式。
師:要知道一共有幾只,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做?(加法)為什么?
(1) 名學生口頭列式。5+2+1=
(2) 讀算式。(師:剛才的小朋友讀得真不錯,你也跟著他讀一讀吧)
(3) 比較不同。(請小朋友觀察一下,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?——有三個數(shù),兩個加號)
(4) 小結:像這樣把三個數(shù)或更多的數(shù)加在一起,就叫連加。(板:連加)
3、說算理。
師:這個算式你會算嗎?(指名說:先算5+2等于7,再算7+1等于8)
請學生跟說,齊說,同桌說。
(二)探究連減
1、說圖意。
師:你們幫小雞解決了難題,他們可高興了,過了一會兒,又發(fā)生了什么事呢?
(原來有8只小雞,先跑掉了3只,又跑掉了2只,還剩下幾只?)
指名說圖意(同連加)
2、寫算式。
(1)師:這道題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?——減法,為什么?
學生列式。(板書:8-3-2=)齊讀算式。
(2)師:這道算式和以前的減法有什么不同?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?(板書:連減)
(3)小結:像這樣從一個數(shù)里連續(xù)去掉幾個數(shù),用連減。
3、說算理。
師:你會算嗎?(先算8-3等于5,再算5-2等于3)
學生跟說,齊說,同桌說。
(三)小結。
今天我們學會了連加、連減,在計算時,一般是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的。
三、練習鞏固
師:聰明屋里還有很多聰明題, 需要我們小朋友來解答,請你們幫幫這些小動物的忙。
1、課件出示燕子圖、豬八戒吃西瓜圖。(請學生復述圖意,再在課本上列式計算,并說算理)
2、課件出示小棒圖和三角形圖。(方法同上)
3、算式(折疊卡片)。——學生說出計算過程。
3+4+1 6+4+0 4+3+2 2+2+4
8-5-3 9-5-4 10-6-2 8-0-6
4、應用。
聰明屋里的商店里也有很多數(shù)學問題,我們去看看吧。
課件出示表格。
食品
火腿腸
果凍
面包
可樂
QQ糖
薯片
單價
2元
4元
1元
3元
1元
5元
1、 你選擇幾種食品,算一算需要多少錢?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來解決。(連加。自己把算式寫在作業(yè)紙上。再全班交流)
2、 如果,媽媽給你10元,你想買什么?還剩多少錢?
(連減。4人小組討論,并把算式記下來)
幼兒園連加教案設計 篇2
教學設想:
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、減的基礎上,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、減法的意義,進一步熟練加、減法的口算,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,并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,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。
教學目標:
1、通過動手操作,合作交流,初步理解“連加連減”的含義,掌握“連加連減”的計算方法。
2、能有條理地表述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。
教學過程:
一、創(chuàng)設情境,初步體會。
導入語:今天孫老師給唐老師出了些題目,我想請大家?guī)臀乙黄鸾獯穑銈冊敢鈫?
1、算式接龍
出示小黑板:
師:孫老師還問我從這兩組題目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什么。你們能幫我找一找每組兩題的聯(lián)系嗎?
(指名學生回答)
師:第一個算式的'得數(shù)正好是第二題開頭的一個數(shù)。孫老師說根據(jù)這4道題還可以寫成2道算式,你們想試一試嗎?
(小組討論、匯報算式: )
師:像這樣一個算式里面包含兩個加號或減號,我們把它分別稱為“連加連減”
(板書課題)
下面我們來進一步研究“連加連減”
二、主動探索,體會領悟。
1、教學例一:
師:現(xiàn)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個故事。
星期天,小紅去郊區(qū)的奶奶家玩,看見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紅的南瓜。小紅想:我都長這么大了,應該幫奶奶做一點家務。于是,她找來一輛手推車,把奶奶摘下的南瓜運回家。第一次運來了4個,第二次又運來2個,小紅第三次運來了一個最大的,小紅一共運來了多少個?
故事聽完了,你們都聽清楚了嗎?
看例一掛圖回答問題:(1)奶奶摘的是什么呀?
(2)是誰幫奶奶運南瓜的?
(3)小紅第一次運了幾個?
(4)第二次呢?
(5)第三次運了幾個?
(6)小紅一共運了多少個?
最后一題小組討論,列出算式。
學生口答:4+2+1=7
老師板書
師:“4”表示什么?“2”表示什么?“1”呢?誰能完整地說一遍,這樣的算式我們先算什么?再算什么?
2、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2題
學生:樹上原來有4只小鳥,第一次飛來了3只,又飛來了3只,現(xiàn)在一共有多少只呢?
(學生獨立完成,指名板演“4+3+3=10”)
師:這道題先算什么?再算什么?
3、教學例二
出示例二掛圖
學生交流說出圖意
學生:絲瓜架上原來有8根絲瓜,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,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,還剩幾根?
學生匯報算式“8-3-1=4”
師:“8”表示什么,“3”表示什么,“1”呢?這個算式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?
4、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3題
學生:池塘里原來有9只小鴨,第一次游走了2只,第二次游走了4只,池塘里還剩下幾只?
學生獨立完成,一生板演“9-2-4=3”
師:這題先算什么,再算什么?
三、鞏固深化,應用拓展。
師:今天我們小朋友學的都非常認真,現(xiàn)在老師要看看我們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學會了。
1、學生獨立練習書上第58頁想想做做第1題,共同訂正。
2、出示小黑板:連線
指名學生口答。
四、課堂作業(yè)。
(想想做做第4、5、6題)
五、思考題
找規(guī)律填數(shù):1、2、3、5、8、( )
在□填數(shù)使橫行、豎行上的數(shù)相加的和都是10。
六、全課總結
師: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的內容?在計算時,應先算什么?再算什么?
教學后記
教學從學生已掌握的10以內加減法的“算式接龍”游戲開始,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,創(chuàng)設問題情境,不斷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教師始終注意保持和學生親密融洽的關系,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,并給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。避免了計算教學的“靜態(tài)”灌輸,避免了計算教學的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,讓學生觀察、思考,體驗到了知識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和形成的過程,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到新的知識。
聲明:本站為成考自考學歷交流信息網(wǎng)站,所有信息內容均收集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本網(wǎng)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和非商業(yè)性學習目的,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,實際情況以當?shù)貦嗤C構部門、院校公布的信息為準。